Background 背景說明
有些時候,有沒有收過那種別人的幫忙,但是自己感覺被幫得很不舒服?
有些時候,有沒有想幫別人,但不知道如何啟齒?
Scenario 情境解析
今天身為某個主題的演講者,你上去簡報時候,可能漏講了一些東西,或認為不需要講,這時候有一位團隊成員直接在某個小群聊天室發了這樣的訊息:『你忘記講…….議題了。』
以下讓我們來解構這三方之間的關係吧!因為我們可能會是其中的以下角色。
- 身為幫助者:
初心是好的,想要提供幫助不管是對於演講者,或是對於聽眾。但是怎麼表達這就成為了關鍵議題,你的文字與語氣,到對方那邊會有什麼感覺? - 身為演講者:
公眾演講這本身就是個高壓活動(有經驗的大家一定能懂)或是你是某個線上會議的主持,由於你不能知道是否有任何驚喜會發生!有過的經驗就是救火,教育新人去指導他人,或是有人連不上來或是無法投影等等的。通常一個在這時候的“熵“是非常大的,越大代表著越失序,就代表著情緒會受影響,自然狀態也會不好。如果這時候你再收到那種帶有指教 or 嘲諷或是有點風涼話時候的你會有什麼感覺?
If I’m Helper 身為幫助者,我該思考哪些問題?
- What should I do 我該幫助什麼?
假設是提醒演講者某個議題要宣布。請自己具體清楚要描述什麼,更好的是能提供對方怎麼幫助你的流程,未來有機會分享“流程圖式溝通,解決信件往返的瑣碎討論,啟發來自深度工作力的某一章節內容。”。 - How could I support him 我該怎麼幫助對方?
假設是線上會議,我能否直接舉手發問?我能否私訊對方? - How could I communicate with him 我該如何與對方溝通?
這樣是否能成功幫助? 這樣幫助後的感受為何?若我是這樣被幫助的話感覺美好嗎?還是有哪邊可以再加強?
How to convey your message 如何傳達資訊?
- Be kind 真誠輕切的態度:
為何要這樣?這目的是為了要促使某些改變,那大家覺得什麼方式,或是換作是你,怎麼樣被溝通會舒服的接受?進而完成這個溝通迴圈,並協力完成任一任務? - Carefully 細心留意:
傳達前確保自己的用字,是否有任何負面與會造成對方情緒的字詞,或是有種命令的感覺。做到這些可以說,你是一位非常體貼的溝通者,一來順利解決問題,二來你在對方心裡印象會大大加分! - Respect 尊重:
畢竟這主題是對方負責的,身為幫手如同顧問,要給對方決定。即使對方可能有疏漏,也應該要尊重,身為統籌者會有許多資訊要整理與串接,通常無法像單一專業的人士這麼深入理解。但這也正是他存在的價值與使命,總是要有人辛苦擔任這項職務,所以請大家體恤這樣的功能成員,有他們在,幫助我們創造出了除了凝聚更大資源外,也省去個別每個個體要去做的組織與整理!
範例:
1.原始:某某某~你忘記講什麼了!
2.優化版本:某某某~可以麻煩你補充某的議題嗎?可能有些人剛加入不久可能不太清楚,或是已經聽過的就當複習,或是你有更好的建議歡迎提出!
Conclusions 回到生活。
這樣的情境,其實換個包裝後,也會出現在與家人、伴侶、朋友之間,有人可能覺得都那麼熟了,幹嘛這樣?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想:
- 身為家長:你希望你的家庭教育是?你希望你的孩子怎麼與你溝通?
- 身為孩子:你希望父母怎麼給你溝通與幫助?在某些家庭可能比較權威
,但這樣的結果下,往往孩子或是下屬會被一種如同脅迫的模型或心境去執行,短期看可能有效,但長期呢?這個體的自主性將會相對缺乏,這議題可以關聯到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(未來再分享這主題~) - 身為朋友:你希望被給力與支持,還是從後面被潑冷水或拉下來?傳統可能我們潛意識在做的,以為是幫助人,且以為這樣是對的的事情,可能是我們之前這樣被對待過,但是這真的合理嗎?若重新思考一下。
比喻:
版本兼容 &版本更新的議題。
1.手機軟體都需要更新了,我們的內在認知是否也更新了呢?
2.大家有過版本不兼容導致系統當機的問題嗎?或是藍芽設備奇怪怎麼突然無法使用?>這好比拿舊的觀念去面對新問題。
3.有沒有遇過Bug? 像是點APP 某個按鈕一點下,開始無限跳轉,跳到內心的火都燒起來?>這好比我們可能用某個舊觀念去執行某件事,好比我們過去幫助人的認知,可能像是指導的方式,或帶有指責的口氣,結果帶來的是朋友的疏遠,然後關係的破裂?